温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15年实验室开放日”科普体验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发布日期:2015-06-09 浏览次数:2685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响应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5月24日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主办,温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承办,以“创新创业,科技惠民”为主题,开展“实验室开放日”科普体验活动。
本次实验室开放活动面向社会大众,吸引了一大批中小学学生、在校大学生以及科学爱好者。通过向广大参观者展示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各大科研平台的实验环境、仪器设备以及在研项目,组织特性鲜明的互动型、体验式科普活动。实验室自同德楼二楼到五楼,呈梯级式开放,活动设计环环相扣,内容从生物标本到微生物再到染色体与基因重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讲解员从理论——参观——显微镜操作多方位展示生命科学的奇妙,扩展参观者的视野,以期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投入生命科学领域。
活动伊始,标本展厅便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聆听观赏。讲解员随后就参与本次活动的耳聋、传感器、克隆、转基因、大数据、衰老和线虫七个重点研究课题作了通俗易懂的介绍。参观者在一定的了解与兴趣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进入相关重点实验室去具体了解研究内容及相关仪器设备。工作人员对各种标本和仪器进行生动细致的讲解。温州医科大学吕建新副校长,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郑晓群副院长亲临现场,倡导讲解时能用更直白、形象的词语代替晦涩的专业术语,创造更好的科普体验效果。
实验室里,数十台光学显微镜已调解好角度,各种切片放置其上。解说员向参观者们介绍了第一个完成全套基因组测序的动物——秀丽线虫,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参观者可以清楚地看到,被荧光标记的秀丽线虫正慵懒地浮动。
从低倍的正常骨髓到高倍的正常骨髓再到高倍白血病患者骨髓,参观者可以依次观察并分析对比。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十分惊喜的在视野中发现了白细胞,在讲解员将白细胞比作警察叔叔的形象比喻下,提出了癌细胞是逃跑的小偷的说法,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孩子们七嘴八舌,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创意。
在重点研究课题实验室内,解说员在介绍耳聋与基因时提到,耳聋并不只是家族集聚性的显现,也有患病后用药不慎而受累的患者。“我经常看到报纸上有那些因为一支针剂而耳聋的孩子,他们的世界因为意外就再也没有声音,原来这就是药物性耳聋,太遗憾了!有什么方法可以用做预防吗?”一位参观者在了解到“一针致聋”的原因后感叹道。
本次活动通过微信抢票和现场放票等方式,共计吸引400余人参加。前来参观一位科学爱好者表示,“原来这些高精尖的设备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类似‘实验室开放日’这样的活动很必要也很及时,在参观中我涉足了一个全新的活动领域,充分了解到了温州医科大学的优势与特色,领略科技与生物的无与伦比的魅力。”
温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供稿
2015.06.07
一、活动宣传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