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贷(中国)

人才推荐

喜报!热烈祝贺林圣彩教授获得2025年度“亚洲及大洋洲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联盟(FAOBMB)卓越研究奖(FAOBMB Award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发布日期:2025-01-14  浏览次数:5295

近日,经中国生物化学与bc贷(中国)推荐、FAOBMB评审委员会的评选,厦门大学林圣彩教授获得2025年度“亚洲及大洋洲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联盟(FAOBMB)卓越研究奖(FAOBMB Award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此前,中国生物化学与bc贷(中国)分别于2016年、2018年、2024年成功推荐邵峰院士、颜宁院士、陈玲玲研究员获得该奖项。 

亚洲及大洋洲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联盟卓越研究奖于2011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主要奖励FAOBMB地区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做出卓越成绩的科学家。

关于该奖项的详细介绍及历届获奖者见FAOBMB网页:

http://faobmb.com/2025/01/12/winner-of-2025-faobmb-award-for-research-excellence/

林圣彩教授简介:


林圣彩教授,1984年获得厦门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1991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Michael Geoff Rosenfeld博士;1995年,被新加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聘为PI;六年后,担任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并获终身职位。2006年至今,担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在过去的15年里,林圣彩教授及其团队一直致力于营养物质如何调节细胞活动,从而影响生理功能的研究。作为一名分子生物学家和生物化学家,林教授对葡萄糖在生理上正常波动时如何被感知并传递以表现出生物学功能产生兴趣。他和他的团队发现了一条分子通路,称为溶酶体葡萄糖感知-AMPK通路,该通路能够感知低浓度葡萄糖激活溶酶体上的AMPK,并同时抑制mTORC1。他们还证明了二甲双胍和石胆酸都均通过这葡萄糖感知通路激活AMPK。通过在包括线虫、果蝇和小鼠的动物模型中进行测试,他们证明了葡萄糖感知通路在动物的健康和长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同时,林教授及其团队发现,丝氨酸/苏氨酸激酶LKB1作为激活ANMPK的上游激酶能与AXIN结合,并依赖于该支架蛋白质来磷酸化并激活AMPK,从而抑制生物合成反应。他们进一步发现,LKB1通过AXIN介导的AMPK激活发生在溶酶体上,而溶酶体质子泵v-ATPase是AXIN的关键的锚定蛋白。在阐明低浓度葡萄糖激活AMPK的机制过程中,他们意识到,低葡萄糖所激活的AMPK实际上存在于溶酶体上。深入研究后发现,与v-ATPase复合物相结合的糖酵解酶aldolase是葡萄糖中间代谢物——果糖-1,6-二磷酸(FBP)的感应器,这是一个发现葡萄糖感知的重大突破。在低浓度葡萄糖环境下,细胞中的FBP水平也随之变低,更多的aldolase不与FBP结合,使之处于空置状态,这导致了v-ATPase的抑制并使之与AXIN:LKB1复合物相结合。这AXIN的溶酶体转运将LKB1带到溶酶体上,从而磷酸化并激活AMPK,这个过程也同时抑制了mTORC1,进一步抑制生物合成。

林教授及其团队还揭示了二甲双胍通过靶向PEN2,进而作用在v-ATPase来“借道”葡萄糖感知途径激活AMPK,这也间接表明葡萄糖感知-AMPK途径的重要性。此外,他们发现卡路里限制后小鼠血液中积累的石胆酸本身能够产生类似卡路里限制的益处。进一步发现,石胆酸也是通过葡萄糖感知-AMPK途径来引发抗衰老效应。此外,基于葡萄糖感知-AMPK途径,他们筛选到了一类模拟葡萄糖饥饿小分子化合物。其中,先导化合物Aldometanib(辟谷精),已被证明在动物模型中对治疗Ⅱ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肝癌有效,并能延长健康寿命和生命寿命。

林圣彩教授向我们展示了后生动物细胞具备一种专门的途径,使得细胞能够感知葡萄糖水平的变化,激活AMPK或保持mTORC1的活力,从而促进分解代谢或合成反应。这一发现揭示了深刻的形而上学意义:葡萄糖不仅仅是简单的燃料,它还担当着动态信使,协调着代谢稳态的“intricate dance”。这一发现令人振奋,将为我们开辟代谢学新前沿。林圣彩教授曾担任中国生物化学与bc贷(中国)副会长(2014-2023),并于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曾受邀在多个大型国内外会议上做报告展示研究成果,包括冷泉港会议、FASEB会议及中国生物学学会的各类大会。他曾获得多个奖项,包括何梁何利奖(2023年)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研究卓越奖(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