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贷(中国)

学会要闻

“思源融创,博精并重” 药学学科高质量发展院长论坛暨临床药学院周年庆系列学术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5-04-18  浏览次数:174

2025 年 3 月 30 日下午,药学学科高质量发展院长论坛暨临床药学院周年庆系列学术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懿德楼二楼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常俊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郑俊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科规划处处长沈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院院长林厚文,以及来自全国药学相关院校的药学院领导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院庆盛典与学术峰会双轨联动,共襄学科发展盛举,共谋药学创新未来。

一、院庆活动:凝聚学科发展,开启合作篇章

1.致辞环节与学院建设成果报告

致辞环节由沈洁处长主持。首先,郑俊克副院长在开幕式致欢迎辞,对莅临现场的各位院士、院长和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充分肯定了临床药学院党建与学科深度协同的创新实践,在临床与科研融合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强调学院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专家的鼎力支持,指出药学学科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突破传统学科壁垒,实现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双向奔赴,并期待各位同仁在本次论坛交流中,分享真知灼见,为临床药学学科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随后,常俊标院士在欢迎辞中高度肯定了学院锚定临床需求的学科定位,并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院成立一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他强调值此周年之际举办的学术论坛,以"思源融创·博精并重"为精神内核,既是对学院建设成果的深度检阅,更是面向医药学科未来发展的战略擘画。希望以本次论坛为纽带,推动院校间深度合作,共建药学学科发展共同体;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病床的转化,让创新真正惠及患者;以“健康中国2030”为蓝图,培育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能力的药学领军人才。

开幕式结束后,林厚文院长做了学院建设发展报告,总结这一年学院以党建引领、临床科研双轮驱动、人才教育战略升级实现的跨越式发展,探索出一条“党建学科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学院建成了上海交通大学海洋药物融合创新中心、交医-张江新药发现与临床转化融创平台,以加速新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学科建设方面,血栓管理与抗菌药物AMS团队获中国医院管理双金奖,牵头制定7部临床用药标准,成立中国抗凝药师联盟。创新体系方面聚焦重大疾病诊疗,开展房颤、结直肠癌术后VTE等多中心临床研究,覆盖风湿免疫、新药评价等前沿领域。人才培育构建“科学家领航—中坚突破—青年蓄能”雁阵,培养国家级青年人才2名、省市级菁英4名,规范化培训临床药师累计160余,牵头制定《驻科药师工作模式的中国专家共识》等7部专家共识。2024年共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6项(包括国自然—联合基金重点支持1项、国家重点研发1项),国家卫健委等资助的省部级项目9项,市局级15项,发表SCI论文(IF>10)31篇。深化国内外合作,建立了沪滇专家工作站,与悉尼大学等国际学府推进实验室共建,打造药学创新生态圈。报告最后特别致谢兄弟院校对新生临床药学院的大力支持。

2.战略合作启动

论坛现场举行了 "沈阳药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院战略合作" 启动仪式。沈阳药科大学党委书记高明宇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郑俊克副院长分别代表双方学院,互赠礼物。高明宇书记在讲话中表示,未来双方将聚焦人才联合培养、师资队伍共建、科研创新交流、一流学科建设等领域开展卓有成效的务实合作,为促进我国药学教育领域发展贡献力量!

3.院徽发布与颁奖

在启动仪式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院院徽正式揭晓,其设计融合医学十字、蛇杖、齿轮等元素,体现“严谨创新、救死扶伤”的理念。鉴于在院徽设计作出的突出贡献,大会还举行了颁奖仪式,将"最佳设计奖"" 最佳创意奖 "及" 入围奖 " 分别授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的李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干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柳方彬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肖秘苏共四位同志,同步还揭晓了临床药学科建设支持奖,以表彰在学科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团队。

二、院长论坛:药学学科建设交流-思想碰撞

下半场作为论坛的核心报告和交流环节,集结国内各大药学院院长们以及顶尖药学专家学者展开深度对话,围绕"药学学科建设交流"主题,聚焦"学科融创・人才破界・技术攻坚"三大命题,探讨学科交叉融合路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关键技术攻关策略,为推动药学学科高质量发展共绘新图景。

1、主题学术报告:前沿探索与经验分享

学术报告环节设置三场主题报告,由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院长盛春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院副院长王昊、原永芳、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副院长侯爱君共同主持。

首场学术报告环节中,杭州师范大学药学院院长谢恬、海军军医大学现代中药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卫东、复旦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王建新和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韩峰依次围绕 "研发范式革新与人才培养创新" 双轮驱动战略,分别从基于分子配伍理论突破中药复方研发瓶颈、AI 驱动的多靶点药物设计与中药数据库构建、药学-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的创新路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临床实践与产业需求对接等展开深度阐释,为构建中国特色药学学科发展体系贡献智慧方案。

在第二场报告中,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陈雄文,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周雪妍,山东大学药学院院长鞠建华和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毕惠嫦分别围绕基因治疗新方案突破现有疗法的局限、构建 "i create" 产教融合模式培养药学研究生、"药学 + X" 交叉学科为特色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以及依托粤港澳新药筛选平台实现专利转让为主题,共同探索药学学科交叉创新与成果转化新路径,都强调了人才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核心驱动作用。

第三场报告中,北京大学药学院副院长黄卓以北京大学药学学科高质量发展的传承与突破为主题,系统阐述了传统药学学科向 "多学科交叉 + 全链条创新" 的转型。暨南大学药学院院长张冬梅结合暨南大学侨校特色的药学学科,分享侨校特色建设经验,构建 "生物学 - 基础医学 - 化学" 三大学科支撑体系,形成 "侨校资源 + 湾区优势 + 交叉创新" 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2、圆桌讨论:聚焦人才,凝聚共识

三场圆桌讨论分别由浙江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胡富强、中山大学药学院院长胡文浩和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先礼主持,来自全国各兄弟医学院校的11位院长或校长就自身院校特色,对临床药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以下核心观点: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重构学科定位,临床药学院应联合附属医院,搭建“真实世界数据平台”,通过临床用药反馈反哺药物研发,解决“实验室与病床脱节”的痛点;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临床药学院要推行“三阶段衔接”培养:本科阶段夯实医学与药学交叉知识,硕士阶段嵌入医院科室轮转,博士阶段聚焦疑难病例的药学攻关;整合资源,构建协同生态,需打破院校行政壁垒,推动临床药学院与附属医院共享科研平台,建设区域性“临床药学联盟”,实现病例数据、罕见病用药方案、药师培训资源的跨机构互通”。

本次论坛以"思源融创·博精并重"为主题,汇聚全国药学相关院校的药学院领导及专家学者,通过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为药学学科发展锚定方向。临床药学院一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印证了"党建引领、临床驱动、交叉创新"发展模式的强大生命力。南北院校的战略合作将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成果转化落地,培育复合型人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药学人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携手共进,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实现药学学科的跨越发展,共同书写中国药学更加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