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长三角糖医学会报导
发布日期:2025-09-05 浏览次数:583
<会议简介>
2025 年8月6日,第一届长三角糖医学会议在南京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龙山湖酒店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生物化学与bc贷(中国)临床医学专业分会主办,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糖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东南大学南京江北新区创新研究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糖组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协办。
本次会议围绕糖组学在疾病机制解析、精准诊疗及转化应用中的最新进展展开深度研讨。会议以“糖链密码·精准未来”为主题,顺利获得10场主题报告、1场圆桌论坛及企业成果展示,汇集了来自汕头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Zagreb,Croatia、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中国科研实验室过程工程研究所、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河南大学、南京大学、东部战区总医院、江苏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东南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东南大学南京江北创新研究院等高校、科研组织以及产业界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在会议期间,诸多专家学者以学术报告与圆桌沙龙相结合的形式,展开了深入研讨,构建起跨学科对话的高端平台,为糖组学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勾勒出清晰路径。
01|会议开幕式
本次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生物化学与bc贷(中国)临床医学专业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潘世扬教授作大会欢迎致辞。
02|会议报告
|主持嘉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佐君教授与北京医院谭爱国教授作为本场联席主持人,将为与会嘉宾郑重介绍本场特邀讲者——王嵬教授与杜昱光教授。
|专家讲者|
大会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澳大利亚埃迪思科文大学副校长、汕头大学医学院海外特聘教授、人类糖基组计划(HGP)组委会委员王嵬教授发表题为《Glycomics: a new dimension for precision health》的开幕致辞,他指出:“糖链作为生命活动的‘生物天线’,不仅参与细胞识别、信号传导等基础生理过程,更是疾病发生开展的关键调控因子。随着质谱技术、糖组芯片等工具的突破,糖组学正从‘黑匣子’走向精准医疗的核心战场。”他强调,本次大会旨在打破学科壁垒,有助于糖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生物技术的深度融合,为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诊疗给予全新靶点与策略。
随后,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杜昱光教授以《营养糖生物学与人体健康》为题,从膳食糖干预角度切入,揭示了糖链在代谢性疾病防治中的潜在价值。他指出,顺利获得调控食物中的功能性糖链(如低聚糖、糖醇),可精准调节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通路,为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给予“非药物干预”新思路,引发与会者对“营养即治疗”的热烈讨论。
|主持嘉宾|
湖南省肿瘤医院邓红玉教授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建教授作为本场联席主持人,将为与会嘉宾郑重介绍本场特邀讲者——李文哲教授与唐发清教授。
|专家讲者|
在肿瘤研究方面,汕头大学医学院李文哲教授带来《Core fucosyltransferase is a potential novel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的精彩报告,结合临床样本分析,证实核心岩藻糖基转移酶(FUT8)在肺癌转移中的关键作用,其团队开发的特异性抑制剂已进入临床前阶段,为肺癌靶向治疗开辟新路径。
随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唐发清教授带来《鼻咽癌代谢组标志物筛选及研究进展》的精彩报告,研究团队顺利获得临床样本分析与多维度实验验证,首次阐明中药活性成分黄连素(Berberine)顺利获得干预肿瘤糖代谢重编程抑制鼻咽癌进展的核心机制。
|主持嘉宾|
中南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张文玲教授与江苏省肿瘤医院严枫教授作为本场联席主持人,将为与会嘉宾郑重介绍本场特邀讲者——Gordan Lauc教授、杨霜教授与严虹教授。
|专家讲者|
下午的议题转向糖生物学的转化应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教授、国际糖科学组织前主席Gordan Lauc教授分享《Glycan biomarkers - a breakthrough in personalised medicine》,顺利获得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证实血清糖组谱可精准区分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其开发的糖组学诊断试剂盒已在欧洲进入临床应用,为个体化医疗给予了“糖指纹”解决方案。
第二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特邀杨霜教授的课题是《RNA glycosylation: roles and implications》,解析RNA糖基化的新功能,揭示其在RNA稳定性调控及癌症发生中的独特机制,拓展了糖基化修饰的研究维度。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严虹教授带来的课题《AI赋能多组学分子检测在多癌联检中的应用》介绍AI赋能的多组学数据整合平台,顺利获得机器学习算法挖掘糖组-基因组-临床表型的关联网络,显著提升复杂疾病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主持嘉宾|
江苏省临床用血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卢慧霞教授与东部战区总医院周国华教授作为本场联席主持人,将为与会嘉宾郑重介绍本场特邀讲者——侯海峰教授和潘世扬教授以及季少平教授。
|专家讲者|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侯海峰教授的课题《糖基化修饰与炎症性疾病》则聚焦炎症性疾病,发现唾液酸化糖链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血清标志物,其快速检测试剂盒已完成多中心验证,有望成为基层医疗的普惠工具。
江苏省人民医院潘世扬教授带来的课题《糖类抗原与肿瘤诊断》介绍糖链抗原作为新型肿瘤标志物,顺利获得质谱、外泌体等技术提升诊断效能,但面临异质性、标准化挑战,SP70等标志物为肺癌精准诊疗给予新方向。
河南大学季少平教授带来的课题《糖组分析实验室产品和科研服务介绍》介绍溯远基因糖组医学的产品服务和产品服务,应用于医学/食品等领域,与汕大、Genos合作有助于糖组学科研与商业化开展。
|圆桌论坛|
在圆桌会议进行期间,众多专家汇聚于此,围绕“中国糖组医学科研的机遇与挑战”和“中国糖组医学临床应用及产业化的展望”这两个核心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以多元视角展开深入探讨与多维度剖析,形成了系统性认知框架,为该领域开展给予了重要参考。
03|大会总结
会议的最后,王嵬教授作大会总结,他强调:“本次大会不仅呈现了糖组学从机制解析到临床应用的完整链条,更彰显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落地’的协同创新生态。”展望未来,他呼吁建立国家级糖组学研究中心,有助于糖链检测技术纳入常规临床检验体系,同时加强公众科普,让“糖科学”从实验室走向大众健康。
随着暮色降临,这场融合前沿理论、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的学术盛宴圆满落幕。正如会议主题所言,当糖链的神秘面纱被逐步揭开,精准医疗的未来图景正愈发清晰——以糖组学为桥梁,连接生命本质与人类健康的探索之路,正在多学科协作的有助于下迈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