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贷(中国)

中国生物化学与bc贷(中国)
实验室开放月活动平台

中国生物化学与bc贷(中国)实验室开放月活动平台


发绿光的小虫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5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沈义栋组的“发绿光的小虫”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圆满举行。35名中小学生带着对科学的好奇,踏入了神秘的分子细胞世界,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探索之旅。

下午13时,活动在312报告厅拉开帷幕。主持人陈婉丽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了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沈义栋研究员团队专注的衰老机制研究,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兴趣。陈一凡研究员的科普报告《荧光蛋白与转基因技术的奥秘》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比喻,当屏幕上展示出在黑暗中发出翠绿光芒的线虫时,现场响起一片惊叹。互动问答环节中,同学们关于“荧光蛋白能不能让人类发光”“转基因技术如何治病”等问题,展现了青少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转入实验室实践环节,同学们分成小组开启了探索之旅。在1505室,田媛研究生指导的“微量移液挑战”让同学们化身“实验室小能手”,精确操控移液枪的过程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让他们体会到科研的严谨性。1509室的“线虫挑取竞赛”更是高潮迭起,孙沣震和刘弟露研究生设计的1分钟计时赛中,同学们通过体视镜寻找这些透明的小生物,这个看似简单的实验操作却意外地成为了一场“挑战赛”,甚至让个别小选手急得直掉眼泪,但也因此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暖心瞬间。最令人震撼的是1518室的显微观察,在董世明研究生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正置显微镜看到了荧光蛋白标记的线虫神经结构,那些发光的绿色神经网络宛如微型星河,将抽象的转基因技术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科学奇迹。宋梦娇老师演示的显微注射操作,则让同学们直观了解了转基因线虫的制备过程。

活动特别注重科学规范的培养。唐娜研究生在每个实验室门口细致讲解安全须知,指导同学们正确穿戴防护装备,完成实验后规范处理废弃物的过程,让年轻学子们第一次体会到实验室特有的秩序感。活动结束时,每位参与者都获得了荧光手环纪念品,这些在暗处发光的小礼物,恰似今日播撒在同学们心中的科学火种。

这场精心设计的开放日活动,通过“讲座+实践+竞赛”的多元形式,将高深的衰老研究和纤毛疾病研究转化为青少年可感知的科学体验。当同学们离开时,他们带走的不仅是荧光手环和奖品,更有对生命科学的新认知。正如一位同学在反馈表中写的:“原来显微镜下的世界这么神奇,我以后也想研究会发光的小虫子!”这场活动成功架起了基础研究与科学普及的桥梁,为培养未来科学人才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科普报告

挑线虫比赛

大合影

海报

© Copyright     中国生物化学与bc贷(中国)   - All rights reserved.